青岛经济半年观察⑧前5月增长32.5%,财政收入缘何“扶摇直上”?
财政收入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财政收入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区域或城市的经济健康指标。
在一季度经济运行良好开局的基础上,近期,青岛市统计局官网发布了今年前5月的财政收支情况,其中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5%。财政收入进一步企稳回升,增强了政策助力扩内需的驱动力。
从一季度的0.8%增速到前5月的32.5%增速,财政收入大幅提升的背后,青岛究竟靠什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91.8亿元,增速32.5%
青岛靠什么?
财政收入支撑着政府运行和民生支出,而在“真金白银”收入的背后,体现着所涉区域综合发展实力。
今年1-5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5%。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1亿元;区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4.6亿元。全市税收收入46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5%;非税收入126.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4%。
在一季度经济运行良好开局的基础上,近日发布的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均显示向上增长的态势,向好因素累积增多。
另外,在山东各地前5月的财政收入排行中,青岛依然表现优异,总量和增速在全省领先优势明显。
那么,从一季度的0.5%增速到前5个月32.5%的增速,财政收入“大增”的背后有哪些因素支撑?
去年,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继续延缓缴纳部分税费,这些延缓的税费在今年补缴入库,拉高收入增幅。同时,去年3月份开始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2022全年退税达611.57亿元,超过2021年全年退税规模的4倍,从而导致去年同期财政收入基数偏低。
此外,除经济恢复性增长、留抵退税政策回补、上年缓税今年集中入库外,前5月的财政收入还受上年同期大规模留抵退税大头落地在4-5月份影响。
目前,青岛存在传统制造业竞争力不足、新兴产业起步晚、规模不够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青岛经济的内生动力还不够强,无论经济运行还是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都是恢复性的,财政收入有待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支撑。因此,在经济恢复发展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发力,特别是要发挥财政资金作用,着力拉动投资、消费。
一方面,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
政府专项债券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青岛积极争取新增政府专项债券额度,2023年初,财政部提前下达2023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19亿元,共支持交通、能源、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等领域238个项目建设,推进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提质增效,保障全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
从数据看,前5个月财政支出保持较大强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此外,青岛还发放各行业消费券,支持社会大众“买买买”,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
另一方面,要确保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在经济恢复发展中,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更需要休养生息。
6月2日,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三批)》时,提出四个方面32项支持政策:
加力支持企业创新,包括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科创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提高政府采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合同预付款比例等13项政策;
加大助企解难力度,包括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暂免征收2023年二季度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12项政策;
加快项目投资建设,包括实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容缺审查、推进环评审批试行承诺制、强化项目建设的资源要素保障等4项政策;
激发消费活力,包括支持对商业综合体内限额以上商户培育、进一步加大消费类展会支持力度等3项政策。
这些延续和优化实施的税费优惠政策,保持了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了政策精准性和针对性,既对助企纾困、稳定宏观经济有一定支持力度,又考虑了财政可持续,并与财税体制改革相衔接。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企业负担减轻了,就会有更多现金流,进而提升经营效益,加大投资力度,增强发展动力。
产业与资本的“双向奔赴”
财政收入作为“真金白银”的收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经济发展质量,与财政分成体制有关,也跟地方产业结构、产出效能等相关。
作为城市实力比拼的关键变量,在争先进位的压力之下,青岛最核心的战略取向就是加速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而不断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但目前,青岛全力打造的先进制造业,引来的占多数,本土成长起来的相对较少。因此,面对2023年的发展,青岛在具体操作上展现出了务实的一面,新春第一会上提出要全力稳工业、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外资。
另外,在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青岛把“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放在打造“六个城市”的首位,把“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摆在十项重点工作的首位,以更高立意、更长远眼光谋划着这座城市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发展图景。
2022年以来,青岛市聚焦“七大优势产业、十大新兴产业和七大现代服务业”24条重点产业链引项目、建园区、强产业,以此来建构这座城市的现代产业体系。
步入2023年,青岛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的脚步明显提速。今年前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
目前,全市在建项目4900个,同比增加192个。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7.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6%。分领域看,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新”经济、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9.6%、25.9% 、4.7%和30.4%。
综上所述,作为计划单列市,在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青岛伴随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财政对经济社会的“反哺”作用也在不断增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