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兵式”旅游 图个啥?-焦点信息
年轻人两日逛十景 三天跨四城
“特种兵式”旅游 图个啥?
日行数万步,连续游览十多个景点……近一段时间,年轻人当中,流行着一种特殊的旅行方式,被大家戏称为“特种兵式旅游”。
(资料图)
体验▶
两日逛十景三天走四城
25岁的胡林刚刚完成了一场“特种兵旅行”。他从郑州来北京,在周末短短两日,去了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天坛、奥林匹克公园、颐和园、圆明园、南锣鼓巷等十余个景点:
4月7日晚9时,胡林从郑州东站坐上了G60次列车出发,两个小时17分后抵达了北京西站,出站后,他骑上共享单车赶往天安门。
4月8日凌晨1时,胡林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开始排队,准备早晨入场观看升国旗仪式。
6时30分,观看完升旗的胡林去吃了个早餐并稍微休息个把小时,8时30分他又开始了旅行,游览天安门广场,参观国家博物馆,转了转天坛公园,接着又逛了三里屯酒吧一条街,晚8时许,吃了点饭的他又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直到晚9时,他才结束一天的旅行。
4月9日一大早,胡林来到颐和园公园,游览了万寿山、西堤、石舫、长廊……又领略了一下昆明湖的水上风光。
中午12时30分,胡林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拍照留念后,他直奔圆明园遗址公园。下午4时,游览了景山公园后,分别逛了南锣鼓巷、鼓楼、烟袋斜街。最后,在什刹海看了北京的夜景,吃了特色小吃后,乘地铁前往北京西站,坐上了晚10时17分的列车,返回郑州……
“到北京旅行的第一天,特别兴奋,没有一点儿困意,连旅馆都没有住。”提到这次“特种兵式”的旅游,胡林说,如今,在年轻人当中,用这种方式旅行的有不少,大家会相互建群,分享日记和攻略,也给加入的新人提供相应的参考。
在北京上学大四的谭玥也是“旅行特种兵”中的一员,她从北京出发,用了三天时间,去了兰州、银川、中卫等城市,全程公共交通。
“因为我自己一个人,行程比较随意,去看黄河就是临时决定的。”谭玥说,“大部分情况下,特种兵式旅游不会提前很长时间设计行程,列出的出行计划也是个草稿,因为时间的限制,不少行程会在旅途间隙变更,网上有很多现成的攻略可以参考。因此,提前一周规划行程足够了。”
探因▶
时间受限催生特定方式
“读高中时,没有长途旅行的机会,出去看世界就成了梦想之一,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风土人情的北京是首选的坐标。”在济南上大学的谢昕说,“旅行经费是从平时生活费和打工中一点点攒下来和挤下来的,周一早上还要赶回学校上课,当一回‘旅行特种兵’就成了我唯一的选择。”
调查中,多位“旅游特种兵”表示,参与其中的多为年轻人,因工作和学业的限制,不可能为了出行而频繁请假,而且旅行经费太少,出行尽可能采取比较经济实惠的方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李彬表示,所谓“特种兵式旅游”,是特定阶段、特定人群的一种新方式、新表达,因为“闲”和“钱”都受到高度约束,从而催生了这种旅游行为。
从条件来看,由于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公共服务、城市环境等改善,也使得大学生及新入职场的人群得以实现这种旅游形式。
李彬说,伴随着年轻人对旅游的热情、向往和付诸行动,以及他们不断出现的个性化需求,这种行为很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
感受▶
尝试过后重回深度游
日行数万步,几天横跨多座城市……对于“特种兵式的旅游”,一路走下来,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谭玥说,这种旅行有点像高考,尽管过程是艰辛的,但前方的终点始终是美好的。而且独自旅行也不用顾及他人的感受,想去哪就去哪。
“每天大概需要走四万步,还要承受火车上的颠簸,第一天去国博的时候感觉脑子都是蒙的,不得不在广场附近的长椅午休了一个小时……旅程结束后我回来缓了一周。”沈桐说,尽管如此,能出去看世界所带来地幸福感已经超越了身体的劳累,趁着现在还年轻,下次旅行还是会把时间排满。
“整个旅程排得太满,飞机、高铁、公交和私家车都坐过,的确有点像拉练。马不停蹄地转换地点,有时吃饭、睡觉都要在路途中解决。”一位旅行者说,这种方式虽然新鲜,但不太适合作为常态的出行方式。
“特种兵式的旅游模式,容易出现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情况,为了旅游而旅游是没有意义的。”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如今,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在经历数次体验后,放弃了“旅行特种兵”的身份,重回深度游。因为真正理解一个城市需要让自己沉淀,慢慢感受城市的氛围。
本报记者 黄品超
视觉中国供图
关键词: